然而,尽管邓艾在战场上屡次立下赫赫战功,他却并不擅长自保,反而因傲慢自大而步入死局。邓艾在蜀汉灭亡后,由于心中充满了胜利的喜悦,年事已高的他在66岁时感到自己已达到了人生巅峰,逐渐飘飘然、居功自傲。当时,司马昭派遣监军卫瓘前来提醒他要谨言慎行,并告诫他不可擅自作主,所有的封赏和决定都应上报。然而,邓艾却听不进去,反而顶风作案,坚定地要替司马昭封赏那些降臣。更为张扬的是,他决定将绵竹之战中死去的蜀国和魏国将士的尸体埋葬在一起,设立京观,以彰显自己的功绩。这一系列高调的举动,令司马昭产生了深深的疑虑,而邓艾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引起了巨大的危机。
邓艾的嘴巴更是没有给自己留情。他曾对蜀国士族言道:“诸君赖遭某,故得有今日耳。如果遇到吴汉那样的人,早就灭国了。”他甚至不加掩饰地宣称:“姜维虽是英雄人物,但他与我相比,也不过如此。”这些话无疑是在挑衅魏国的高层,尤其是钟会和卫瓘。当时,钟会的地位高于姜维,而卫瓘则是三军监军,邓艾的言论显然激怒了他们。于是,钟会和卫瓘联合起来,开始联手诬告邓艾有叛乱之意。
邓艾自信满满的表现让司马昭对他产生了深深的不信任。紧接着,钟会和卫瓘联合的诬告将邓艾推向了风口浪尖。司马昭一接到密报,毫不犹豫地下令将邓艾和其家族成员逮捕,并押送到洛阳。在被捕后,邓艾长叹一声:“我为忠臣,竟然会落得如此下场,白起的遭遇,今天又重演了。”
与此同时,钟会心生不满,终于在姜维的怂恿下展开了自己的叛乱计划。然而,这位魏国的将军最终未能抓住机会,导致了局势的逆转。在被手下将领反杀后,姜维也未能逃脱魏军的追捕,他被杀害,并且尸体遭到亵渎,发现其胆大包天的行径。与此并行的是,卫瓘担心自己参与了陷害邓艾的行动一旦暴露,势必受到牵连,于是派遣护军田续追杀邓艾父子,最终在绵竹西部将其捉拿。邓艾的家族在洛阳的儿子也在此时被诛杀,他的妻子和孙子被流放至西域。
邓艾的死,真可谓是令人痛惜,蜀汉的终结者,居然会在如此无奈的情况下死去,并且家破人亡。这一切,除了他自视过高、作死之外,也不能否认司马昭借刀杀人的政治算计。尽管后来有官员如段灼上书为邓艾求情,并在273年为他平反,赐予其孙子以厚待,但所有的一切已经无法改变邓艾的悲惨结局。
邓艾的死,反映了个人才能与政治权谋之间的复杂关系,也让我们见识到历史上那些功高盖主者的最终命运。你们如何看待邓艾的遭遇呢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